十堰市南水北调工作侧记

十堰市南水北调工作侧记

来源:十堰市档案馆     |    作者:zjl      |     发布日期: 2018-12-18     |     [      ]

  记者毛以国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库首、核心水源区,肩负着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重大历史使命。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扎实苦干,奋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显著改善入库水质,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

  一滴水跨越世纪的千里之行

  千里大调水,当惊世界殊。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伟大设想。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随着清澈的丹江水喷涌而出,踏上北送京津的新征程,一代伟人的世纪构想终于变为现实,人类水利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向北方调水,其中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渠首、输水干线、汉江中下游补偿等工程内容。干线全长1432公里,设计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沿线18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宣布开工。2010年3月31日,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入仓振捣完毕,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混凝土坝段最后一个坝段加高到176.6米设计高程,仅次于三峡大坝。至此,丹江口大坝需要加高的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2013年8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验收委员会在坝区宣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正式具备蓄水条件,蓄水库容290.5亿立方米。

  截至2018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461天,累计调水191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了城市用水水质,提高了受水区多座城市供水保证率,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300万人。

  一座城牵涉面广的巨大牺牲

  世纪大迁徙,舍小家为国家。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地位突出、使命光荣、功能重要、贡献巨大。从上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到本世纪初,国家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十堰作出了巨大牺牲。

  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淹没我市土地30万亩,占库区淹没总面积的60.6%;大坝加高蓄水后,再次淹没我市土地25.2万亩,占库区淹没土地总面积46.16万亩的54.6%。两次共淹没土地55.2万亩,占库区总淹没面积的57.7%。

  丹江口大坝一期工程移民搬迁28.7万人,十堰移民占一期移民总数的58.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十堰再次搬迁18.2万人,占二期移民总数的58.4%。我市先后两次移民共计46.9万人,占移民总数的58.6%。二期移民市内后靠安置10.5万人,占库区后靠安置总人口12.5万人的84%。

  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2012年迄今,全市投资6.6亿元实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企业100家、实施清洁生产企业260家;投资3亿元,实施农村环境整治200个村;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120个,涉及投资总额260亿元。全市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其中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关闭黄姜加工企业106家,迁建企业125家),安置下岗职工6万人,永久减少税收22亿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转为以蓄水为主,发电量和发电收入随之减少,每年直接减少十堰财政收入8.29亿元,每年用于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配套支出15亿元,财政增支减收数额巨大。

  一库净水流淌出的生态赞歌

  一库净水,永续送北京。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而水质成败则在生态环保。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工作,将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讲条件、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履行好保水护水的神圣职责。

  多年来,十堰市全面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水污染防治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五河”治理工程,原本劣Ⅴ类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全方位加强生态建设,被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力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率先实行河长制,在全省率先出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等。其中,我市奋力打好“五河”治理攻坚战,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显著改善了入库水质。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共有12条入库河流,2012年以前,有7条河流水质稳定达标,但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以下简称“五河”)尚处于不达标状态。“五河”均为直接入库河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影响极为敏感。“五河”水质不达标问题是历史遗留顽疾,治理之初,各方面条件均不成熟,面临着意见分歧非常大、可用财力非常少、技术要求非常高、先天基础非常差、治理时间非常紧、施工条件非常难等巨大困难和压力。2012年12月,十堰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启动“五河”治理,以“综合规划、重点突破、减存控增、标本兼治”为基本原则,以“前端截污治本、中端生态修复、末端治污达标”为总体思路,以“九先九后”为总体要求,投资近18亿元,全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五大工程,做到工程性措施和防护性措施并重,坚持有污必除,除污必净。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治理技术、资金筹措、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创新,着力排除各种障碍,取得明显成效。如创新一体化托管机制,全面推行“公开竞争、托管运营,授权改造、水质达标,全程监管、合理付费”的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托管模式,引进北京排水集团、北京碧水源公司、深港环保公司等信誉好、实力强的专业环保公司全面托管“五河”流域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摒弃“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既保证了出水水质,又节省了运营费用;创新污水处理技术,综合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生态的治污技术共26种;率先采用PPP模式,市政府与国内知名治污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治理“五河”;强化执法监管,将全流域7家污水处理厂和123家重点企业全部纳入在线监测体系,建立环境投诉举报奖励制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严惩重罚不达标排放企业,破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难题。

  经过不懈努力,官山河、剑河、犟河已达到Ⅲ类水质要求;泗河、神定河污染物浓度较治理前下降70%以上。十堰在全国率先消灭了黑臭水体,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六部委给予充分肯定,业内专家称为奇迹,社会各界给予广泛赞誉,“五河”治理成为全国黑臭河流治理样板。

  此外,我市还在产业转型合作、民生领域、智力人才等方面全面推进与北京市对口协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其中,北京市每年安排协作资金2亿多元,支持十堰水源区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河流治理、清水行动、生态家园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促成了北京京能集团(十堰京能热电项目)等21家企业在十堰落地,计划总投资126亿元。

  一部十堰生态环保史,就是一部全市上下竭尽全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移民搬迁史,就是一部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保水护水史。汉江浩瀚,千里北上。这一库净水,流淌着十堰儿女的深情;这一库净水,是滋润千里北国的琼浆。汉江北上,历史见证着人间奇迹!净水长流,时代书写新的辉煌!

 2018年12月18日   来源:十堰日报 

主办单位:十堰市档案馆(十堰市史志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备案序号:鄂ICP备0500455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090 邮箱:sydaxxw@sina.com